省教育厅:
根据我校2023年度艺术教育工作实际,现将我校2023年度艺术教育工作报告如下:
一、2023年艺术教育概况
(一)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情况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工作重要指示,依托“两个阵地”(大礼堂和大学生活动中心),做好“三个助力”(助力学校人才培养、助力学校美育工作、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持续提高“两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和社团文化艺术节)的内涵品质,顺利完成“安徽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进一步加强美育实践团队建设,积极探索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途径,创新推进美育工作。积极开展类型丰富的美育实践活动。依托艺术类社团组织开展文艺汇演、合唱比赛、十大歌手、书法展示等美育实践活动,延伸校园文化的育人内涵。成功举办了五四青年节文艺汇演、第二十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活动20余次,参与人数近万人。内容丰富多彩,参与学生广泛。每项比赛和活动要经过各二级学院选拔后,再进行预赛、复赛、决赛。组织和管理的规范化,大大提升了艺术教育的质量。2023年我校在安徽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同时获全省优秀组织奖,同时器乐个人项目《皖乡恋歌》、朗诵集体项目《老物件里的红色记忆》以及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继往开来 创艺未来灼真知 望闻问切展传承——醉翁亭“计”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建设案例》入选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学生们用自己的表演展现了我校学子的青春风采。
(二)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
根据学校《红世一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校党发〔2021〕60号),成立了红世一足美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学校美育、艺术教育工作。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构建、完善大学美育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明显加强,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日趋完善。通过较系统的公共艺术课程学习和有组织的艺术活动,向学生传授音乐、舞蹈、诗词、戏剧、摄影、传统历史文化、礼仪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提升应职应岗能力。
(三)课程建设 2023年,学校正式成立美育教研室,正式筹备开设《大学美育》公共课程,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形成以美育特色课程为目标的定位,确保课程与学校整体育人目标相契合。学校设有传媒与设计学院,开设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动漫制作技术、室内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传播与策划等6个专业,其中工业设计专业为省级专业改革示范点、艺术设计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是校级特色专业,另建有省级、院级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门,项目化课程 12 门,主编教材3本、副主编10本,参编 20余本。加强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实行学分制管理。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已建设线上美育课程79项,设立美育相关专项课题2项。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艺术公共选修课程有:《现代舞蹈基础训练》《舞蹈赏析》《音乐》《音乐欣赏》《合唱艺术》《合唱指挥》《戏剧赏析》《人像摄影基础》等公选课36门,占公共选修课的260%;全部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校内每门课18学时,2学分;网络课28学时左右,3学分。这些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接受艺术和文化的熏陶,为艺术人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美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于新招聘美育教师4名并成立了美育教研室,同时将学校部分艺术类专业教师选派到教研室,加强了美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美育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目前,学校共有从事艺术教育的专兼职55人,副高10人,正高1人,硕士及以上41人(含博士2人)。其中美育教师共23名,专职4名、兼职19名。
(五)教学管理 学校不断加强艺术教育管理,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艺术教育活动实行分类归口管理。艺术类专业管理归口传媒工程系;大学美育课程建设归口基础教学部;大学生课外艺术活动、大学生艺术社团归口校团委;校园文化艺术教育环境建设归口宣传部;校园文化艺术专题讲座管理归口党政办。 对于《大学美育》必修课程,学校在课程中设置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保障美育教育落实到全体学生。其中,理论课程采用“一班多师”制,保障每个班级在课程中拥有多名不同专业教师教授相关理论知识,促进了学校美育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与美育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实践课程则利用校内重大艺术活动与校外艺术场馆提供的广阔平台,学生通过参与迎新晚会、大学生艺术展演、五四晚会、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徽风皖韵”进校园、走进博物馆等各类美育实践课程,感悟领会艺术的魅力,通过亲身实践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 对于艺术类选修课程,教务处严格按照专业课程的管理制度管理,严控教材选用、教学日历制订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并加强常规教学运行管理,保证艺术教育课程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
(六)经费投入 截至目前,学校艺术教育投入约300余万元,其中,大学生活动中心改造花费150万余元,大礼堂改造160万余元,学校社团活动经费5.38万元,各类艺术教育设施设备运行维护费用5万元,各院部学生文化艺术活动经费4万元,艺术教育类课时酬金4万余元。 对公共艺术教师的科研、培训、进修等学校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对比赛、排练等经费的投入也逐年增加。
(七)基础设施建设 艺术教育基础设施,是发展艺术教育的物质保障和必要条件。良好的教学配套设施,对于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包括:大学生活动中心,近3000平方(内有舞蹈房、话剧排练室、合唱室、器乐室等各类场所)、大礼堂、小型多媒体报告厅、舞蹈室、排练室、形体房、社团活动中心、校园广播站以及各系部社团活动中心等。
(八)课外活动 1.举办校园品牌文化艺术活动。 为坚持先进性、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活动,延伸校园文化的育人内涵。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活动10余次,参与人数近6000人次。举办了五四青年节文艺汇演暨美育思政课、第十四届社团文化节。 2.指导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 校社团活动多样,书法协会、大学生艺术团、奕轩棋社、民乐坊等37个社团定期举办各类美育活动,开展300多项社团活动,参与社团人数占在校生近60%,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项目团队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支持“艺术”学生社团的建设工作,同时引进“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学生兴趣,畅通反馈渠道,不断提高活动吸引力。在党委的支持下优化改善大学生活动中心,打造了安徽省一流的现代化、智能化的学生活动场所。一直以来,一批以发展兴趣爱好、传承中华传统艺术为宗旨的学生社团相继成立,对传统文化和技艺感兴趣的同学自发地聚在一起,卓有成效地开展各种“非遗”实践活动。在团队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成立了“琅琊华梦汉服社”,组织了一系列非遗实践活动,大学生参与汉服设计,体悟“传承”,强化了大学生文化主体意识,提升了美育的广度、效度、深度和参与度,提高了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使其成为中华传统艺术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同时大学生社团活动中展露出一批品牌活动:如“社团文化节”“十大歌手”“创业大赛”等,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社团文化辐射作用,服务第一课堂的功能更加明显,职教特色更加鲜明。
二、2023年艺术教育工作思路
(一)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二)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作。
(三)积极推进高校美育综合改革,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并贯彻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改善学校艺术教育条件,强化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规范艺术教育管理,营造艺术教育氛围,服务滁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艺术文化的需求。
(四)丰富美育实践课程形式。继续创立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积极与地方合作,加强校地共建,建立校外美育实践基地,推进(引进)优质艺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
(五)深入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深入推进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举办好第二十一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活动,积极探索大学生艺术创新与实践工作坊。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丰富社团文化艺术活动。
特此报告。
红世一足
2024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