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晋书良吏传》载,吴隐之,东晋时人,虽然家庭贫穷,但勤学好问,因此学富五车,而且他品德高洁、志向高远,极受大司马桓温的赏识,被任命为晋陵太守。隆安年间,简文帝听说他清正廉洁,将他提升为广州刺史。
在晋陵为官时,吴隐之从不接受任何人的礼物。朝廷给他的俸禄,除了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之外,还要接济家境困难的族人。为了节约开支,他处处精打细算,上街买烧柴的时候,亲自把柴背回家,他的妻子也必须自己织布缝衣。有一年冬天,天寒地冻,吴隐之夫妇竟连一床厚棉被也没有。
被提升为广州刺史后,吴隐之依然一身清廉。广州离京都建康(今南京)千里之遥,许多官员自恃天高皇帝远,无法无天,大肆收敛奇珍异宝。他们不但不省察自己的德操,反而百般为自己开脱罪责,说:之所以收受贿赂,是因为在赴任的路上误饮了“贪泉”之水。“贪泉”是距广州二十里的石门的一处泉水。
吴隐之上任途中,却偏偏要饮“贪泉”水。家人劝他还是小心点好,吴隐之不听,不仅喝了水,还赋诗为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觉得:只要心中无贪欲,无论喝多少都不会贪。因此,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处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的好官。
据说吴隐之任满回京时,一点金银宝物也没带上。他的夫人曾买了一斤沉香,吴隐之发现后扔到河里,那条河因此被称为“沉香岛”。在他的熏陶下,他的子孙都能继承他的遗风。大儿子吴旷之战死沙场,二儿子吴延之任鄱阳太守,清廉有操守。延之的弟弟以及儿子都曾担任郡、县长官,常以廉洁谨慎作为家门传统。
后世许多诗人景仰吴隐之的道德情操,吟咏 “贪泉”的诗以表节操的高尚。特别是唐朝多名诗人都在诗中提到此事。白居易曾写有《广府胡尚书频寄诗,因答绝句》一诗:尚书清白临南海,虽饮贪泉心不回。唯向诗中得珠玉,时时寄到帝乡来。李群玉写过一首《石门戍》,其中有“人来皆望珠玑去,谁咏贪泉四句诗”。张祜在《送徐彦夫南迁》一诗中写到:知君还自洁,更为酌贪泉。王建的《寄崔列中丞》诗中则有“贪泉誓不饮,邪路誓不奔”的句子。陆龟蒙曾咏道:“只以直诚天自信,不劳诗句咏贪泉。”到了宋代,诗人白玉蟾曾作有《酌贪泉因吊吴隐之三首》其中一首写到:人其禄仕为虀(ji)盐,豀(xi)壑民财饱未厌。不识隐之心与口,酌泉依旧只清廉。
王子曰:外界诱惑何止千千万,守住自己底线多要经过内心斗争,像吴隐之这样根本已不需内心斗争的人,可以算作是矢志不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