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54课:欧阳修家书劝侄忠廉的故事
作者: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2021-02-15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关闭】

王子曰:欧阳修应该称得上是滁州人民最熟悉和亲切的古代名人了,记得笔者小时候,父母在家里的客厅墙上悬挂过四位从小家境困难而能苦学成才的古代名人挂图,分别是“凿壁偷光”的匡衡、“断齑画粥”的范仲淹、“冬夜抄书”的宋濂和 画荻教子的欧母故事,挂图的上半部分是故事画像,下半部分配有故事说明,至今印象深刻,这算是中国家庭教育中特有的厅堂文化吧,这是一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追求的那种“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的境界,现在在农村还能看到一些痕迹,城市里基本无处可寻了欧阳修知滁州期间留下了千年名篇《醉翁亭记》,不仅将滁州的美景传播于世,而且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思想,为后世官员所效仿。他自幼家贫困顿,苦学成名,为官后能保持本色,在与侄儿的家书中,他劝在远方为官的侄儿困境不忘忠,顺境不忘廉,值得仔细体会。

宋皇祐四年秋,当时欧阳修在为母亲守孝,收到其侄儿欧阳通理的来信,此时侄儿欧阳通理在遥远的象州当官,象州正处在动乱之中,来信一是向叔叔报平安,一是表达要采购象州特产送给叔叔的意思,欧阳修为此回信,名曰《与十二侄》,内容如下。

“自南方多事以来,日夕忧汝。得昨日递中书,知与新妇诸孙等各安,守官无事,顿解远想。吾此哀苦如常。欧阳氏自江南归明,累世蒙朝廷官禄。吾今又蒙荣显,致汝等并列官裳,当思报效。偶此多事,如有差使,尽心向前,不得避事。至于临难死节,亦是汝荣事,但存心尽公,神明亦自祐汝,慎不可思避事也。

昨书中言欲买朱砂来,吾不阙此物,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吾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安此为戒也。已寒,好将息。不具。吾书送通理十二郎。”

此信写于欧阳修在颍州为母亲郑夫人守孝之际,故文中有吾此哀苦如常之语。郑夫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贤良母亲之一,对欧阳修而言亦母亦师,影响极大,欧阳修岁丧父,随母亲郑夫人寄居在叔父欧阳晔家。其叔与其父乃同榜进士,两人居官清廉,又爱接济百姓,所以只能举家过着穷日子,请不起家庭教师,而由于郑夫人慈慧善教,在地上画荻教子,给了年幼的欧阳修以良好的启蒙教育。当他高中进士,身居朝官时,母亲坚持过着俭朴的生活,并告诫欧阳修: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勉励他要不为身家所累而坚守正道。当他因秉持正义被贬官夷陵后,母亲又宽慰他说: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在这封家书里,欧阳修教导侄儿要传承清正的家风。他主要讲了两点。第一,为官要为国尽忠,不能怕死避事。此时,象州正在动乱之中,对于在此居官并携带家小的侄儿欧阳通理,欧阳修一方面日夕忧汝到要收到侄儿的来信才能顿解远想;一方面他又勉励侄儿要尽忠报国,如有差使,尽心向前,不得避事。至于临难死节,亦是汝荣事。如果国家有任务交给你,就一定要义无反顾地上阵,即使为国捐躯、身死国难,这也是你最大的光荣。在这里,欧阳修把国家与家庭、国事与生死的位置摆得清清楚楚,体现了舍身事国、杀身成仁的壮烈气节。

第二,为官要清廉慎微。品质优良的朱砂向来是擅长书画的文人们追捧的雅物。象州能产优质朱砂,所以欧阳通理想买一些来送给叔叔,结果遭到了欧阳修严肃的训斥。吾不阙(缺)此物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告诫欧阳通理不要为了区区朱砂而坏了廉节,为官者不能不慎,一旦知道是当地的官员要来买物产,那些商人一定会优货贱卖来巴结讨好的,所以欧阳修说自己除了吃饭外,在任地不曾买一物。欧阳修行文至此,未必不会想起了叔叔欧阳晔对他的身教。欧阳晔为人严明方质,尤以洁廉自持,为了维护廉政,即使得罪长官——历来交好的同榜进士陈尧咨,以至于受尽排挤也在所不惜。欧阳家两代叔叔,教导侄儿的为官之道只有一个字——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