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曰:滁州人杰地灵,赵概、欧阳修先后为滁州知州,在欧阳修落魄之际挺身为其仗义执言的正是这位他曾看不上眼的同僚赵概,这是他没想到的,两人最终成为莫逆之交。赵概为人为官极有特点,其身上最值得学习的品行是“投豆自省”的修身之道。
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退休居颍州(安徽阜阳)西湖六一堂,因为身体虚弱不能前去南京(河南省商丘市)赴老友前副相赵概之邀约,没想到第二年四月年近八十高龄的赵概前来看访欧阳修,令欧公感动,他在会老堂接待老友,写下“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表达了他赵概不远千里来访的感激之情,次年欧阳修病逝。可是当年欧阳修还一度曾很看不起大自己十几岁的赵概的!
赵概(995-1083),字叔平,虞城(今河南虞城)人,出身于官宦之家,其曾祖父为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赵父亲赵千官拜员外郎。《宋史·赵概传》“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他在南京(商丘市)应天书院读书,深受主持书院的范仲淹影响,十七岁考中进士,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殿试高中探花,同榜文彦博、包拯等名人都在其后。
在赵概任洪州知州时,城西南水患每年夏天必泛滥侵城,赵概上任后组织修筑石堤二百丈,高五丈,治理好了的洪水。他严惩了数任知州都不愿惹的恶吏郑陶、饶睪,将二人充监流放,从此州府上下恶吏再不敢嚣张。赵概也在青州任过知州,据说若干年后他在任滁州知州时,山东境内的强盗从滁州经过,对别人说:“我是山东人,赵概公曾在青州为官,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我不忍在此犯事。”竟率众强盗避走,赵概严明名声如斯。
赵概修养很好,为人心气平和,不多言多语,对别人没有怨怒之心。和欧阳修同僚时,朝廷想破格使用欧阳修,难在不好越过资格老的赵概,为了成全欧阳修他主动请求到外为官,欧阳修当上了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令)一职,欧阳修原本对赵概很轻视,现在升官了就以赵概缺少文采为由将其贬官,赵概清静淡泊,并不在意。而到欧阳修因事下狱时,他冒着风险几次上书力挺欧阳修,称:“欧阳修因文才出众才成为皇上的近臣,皇上不能随便听信谗言。我与欧阳修来往很少,他对我也不太好,但我关心的是朝廷的大体啊!”欧阳修通过此事开始佩服赵概的为人。
赵概后任枢密使、参知政事,位高权重,但他多次请求告老还乡,经批准后回乡退隐十五年,他并没只顾着享受自己的闲适生活,却费力收集古今谏臣敢于当庭争辩的故事,写成《谏林》共一百二十卷呈献给朝廷,宋神宗深受感动并赐诏说:“因老辞官的人,大多不问政事,清高闲散。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谏林》一书我要放在身边显要位置,时时翻阅。”元丰六年(1083)88岁的赵概病逝。追赠太子太师,谥号康靖。
赵概一生修身养德,慎独自律,尊奉儒家学说,主张“薄夫一敦,鄙夫以宽”,处世为人皆以“仁义”,“宽厚为本”。为了严格要求自己,克己修身,据说他曾准备两个瓶子,规定若是起了善念或做了好事,就把一粒黄豆投入其一中;若是起了恶念或做了不好的事,就把一粒黑豆投入另一瓶中。修行难啊,刚开始的时候,黑豆往往比黄豆多。他就反复反省,努力克制自己压制恶念多起善念,后来果然瓶子中的黄豆渐多,黑豆渐少了,他通过这别样的修身方式,使自己成了一个德行高尚之人。“赵概投豆”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典故。
王子曰:“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说的是自然人身上残留“兽性”,而成长为社会人后具有“人性”,经过道德修养提升后会接近“神性”,人性战胜兽性是人社会化的必然过程。赵概“投豆自省”的慎独自律方式,是独特的社会化实践,也是有效的,他把道德品质的养成从定性修炼方式转化为定量修炼方式,每日自测自检自省自改,自己每日在内心进行“天人交战”,这是一种通过“自我革命”式修养达成思想纯洁的实践,黄豆黑豆分别代表善恶,每日能直观可视地看见善恶之念此消彼涨,看到自己内心善念和身上善行在不断地压倒恶念和恶行,正常人怎么会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修行成果,而想方设法去坚守去巩固呢?积小善而至大善,赵概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极其可取的修养方法。